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创业club 深圳产业园区品牌输向全国
深圳湾北侧,高新区南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喜。一座座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新一代产业园区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在深圳市国资委指导下,市投资控股公司(深投控)加快实施“圈层梯度”、“一区多园”战略,以高新区内的深圳湾园区为“试验田”,几年间打造出“深圳湾”产业运营园区品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创客进驻。
深圳以这个园区为标杆,不断向外输出品牌,成批打造具备复合性功能和强大聚合力的产业综合体。如今,这一新型产业园区品牌不仅在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先行区”和“国际风投创投中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在多个省市“复制”园区开发运营模式,甚至辐射海外。目前,市属国企在各地共开发建设科技园区31个,占地面积达570万平方米。
虹吸效应——
高科技企业扎堆深圳湾
走进 “联想之星”星云智能加速器,只见一个个创业团队分别“占领”着一个个阵地,埋头研发。这些大多是85后的年轻人最深的感受是:这里是智能硬件创业的乐土。
星云智能加速器运营总经理王君,穿梭在一个个团队中,忙得团团转。王君介绍,作为首家入驻的加速器,经过近3年的发展,深圳湾运营中心入孵项目已达91家,其中A轮及以上项目超过30%,总估值达38亿元。
2015年才搬到这里的优克联公司,专注于移动终端、无线通信产品、移动宽带等开发和服务。两年间,该公司从原来100人扩张到目前800人,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其联合创始人况忠琪说,他们研发的产品已有1.7亿人在使用,2016年收入为2.3亿元,预计今年会达到6亿元。
这样快速成长的企业案例,在深圳湾产业运营园区随处可见。
在这个园区内,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深圳湾创业投资大厦、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深投控创智天地大厦等六大“深圳湾”品牌科技园区,总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90亿元。目前,共引进企业600余家,包括三星、SK电讯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软件产业基地开园3年来,累计实现产值近1000亿元,引进的9家上市公司(不含新三板)中,有5家为园区培育上市。在建项目中,体量最大的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明年才全部建成,但目前已有106家高科技公司落户,其中11家为上市公司。
“深圳湾”的虹吸效应源自何处?原来,深投控及其下属全资公司深圳湾科技公司,不仅为入园企业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建立了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人文社区交流平台等,企业家和创客在此受益匪浅。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海归创客范威洋说:“在深圳湾创业广场,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有困难可以随时找到人帮助解决,自己只要一心一意把企业做好就行了。”
“与一般众创空间集聚区相比较,‘深圳湾’产业运营园区品牌的最大特点,不是高端的楼宇和卓越的地理位置,而是它背后看不见的东西。它是一个孵化平台,深圳湾科技公司直接进行深圳湾创业广场的运营,公司与入园企业不是物业出租和承租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深圳湾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深投控运用产业园区运营经验,按照“高端科技资源导入+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上市平台+产业集群”五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形成了以园区为土壤、以科技金融为阳光雨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种子幼苗和树木的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体系。“深圳湾”品牌因此得以唱响全国。
战略推进——
打造一流科技园区品牌
“深圳湾”产业运营园区品牌在高新区的运营成功,让决策者思考:深圳众多产业园区存在管理分散、定位重复、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等问题,能否利用“深圳湾”品牌和系统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筹运营全市产业园区?
答案是肯定的。市委市政府在6月16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优化深圳产业空间载体,聚焦市内、市外及海外产业园区资源,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推进全市园区资源的整合重组,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深圳创新型经济‘迎进来’和‘走出去’的系统性空间载体,把深圳湾科技园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品牌,助力深圳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深投控提出了“圈层梯度、一区多园”战略。
市国资委主任彭海斌向记者介绍了该战略的蓝图:“顺应深圳从低成本向高成本、从模仿跟随创新向原始引领创新、从区域小舞台向国际大舞台转型的现实需要,遵循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雁型规律,按照经济圈层和产业梯度推进模式,实施‘圈层梯度’战略,具体分为五个圈层。”他说,第一圈层(核心圈层):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为起点的深圳高新区,包括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软件产业基地等园区;第二圈层(关键圈层):原特区内高新区、福田保税区、梅林片区、笋岗片区、大梧桐片区等,以及原特区外龙岗、光明、坪山、大鹏等片区;第三圈层(卫星圈层):东莞、惠州、中山、汕尾、河源等深圳周边及珠三角区域;第四圈层(辐射圈层):逐步拓展至全国;第五圈层(海外圈层):“一带一路”沿线和欧美等国家。
彭海斌说:“将海外圈层、辐射圈层中全球、全国最高端的科技创新要素引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核心圈层,将最先进的高端制造能力聚集在关键圈层,在卫星圈层形成深圳强大的生产基地和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圳科技资源在全球、全国的获取能力和配置能力。”
加速扩张——
“深圳湾”从国内辐射至海外
“圈层梯度”“一区多园”战略制定后,一系列行动渐次展开,先是输往全国各地,继而“复制”海外,唱响“深圳湾”产业园区品牌。深圳国资国企也因此声名远扬。
品牌扩张行动首先在深圳市内进行。在第二圈层(关键圈层),与南山区政府、罗湖区政府及市投资推广署、龙岗区政府、市中小企业服务署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高新区北区升级改造、大梧桐产业带建设、龙岗区宝龙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工业村城市更新等项目。随着主管部门公示豪威科技、莱宝真空两个城市更新单元的更新计划,标志着高新区北区统筹改造升级项目已正式启动。
临深片区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深圳湾”向外输出品牌的重点。今年以来,人们频频可见“深圳湾”品牌园区的身影。
在第三圈层(卫星圈层),与河源江东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发深河科技湾项目,预计投资额超100亿元;与佛山市顺德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先行启动开发顺德生命科技产业园、人才小镇、莱茵工业园3个项目;与东莞市清溪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个合作地块总用地面积300公顷,总投资约400亿元。
在全国其它地方,“深圳湾”品牌也在生根发芽。在第四圈层(辐射圈层),根据深保两市的战略合作协议,与保定市合作开发区域总面积8.66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877亿元。
如今,“深圳湾”品牌已辐射海外。第五圈层(海外圈层)中,在越南海防市开发建设中越合作区,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已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在美国硅谷、波士顿及比利时、德国、以色列等地建立海外创新中心,其中硅谷科技创新中心已正式设立。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