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创业club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加快迈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进程中——珠海如何厚植创新沃土,激发第一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加快迈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进程中——珠海如何厚植创新沃土,激发第一动力?

发表于:2018-04-16 关注 

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迈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的珠海如何厚植创新沃土,激发第一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不仅仅是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珠海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建设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主体、汇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这是创新要素充分流动的时代,也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将成为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踏上新征程,珠海如何跑出更加惊艳的创新“加速度”,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培育创新主体

今年我市将着力挖掘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十百千”培育计划,形成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力争企业数达1550家。

在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来自珠海的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世博会中国馆虚拟现实唯一指定供应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实力。经过三年多的深耕,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维自动化建模精度达到微米级别,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已广泛应用于文博、地产、教育、电商、工业等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如今在珠海,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彰显:欧比特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中航通飞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完成首飞;飞马传动、台金科技分别攻克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和伺服电机自主核心技术。

2017年,全市852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总数突破1400家。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4.84亿元、增长32.1%。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7.5%。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应有之义,也有助于推进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着力方向,也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市科工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着力挖掘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十百千”培育计划,形成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力争企业数达1550家。

关键词

集聚创新资源

未来5年,珠海将建设5个以上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学校或基地,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00个,培育50家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生态智慧城市,区域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去年6月,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举行,两天时间内,来自中国和以色列的2700多家企业齐聚珠海,分享创新经验、寻求创新合作。这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以色列专场科技创新论坛。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开放是珠海的特质,更是推动珠海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通过与境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珠海引进或共建中以加速器产业园、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个国际化创新平台;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徕卡相机布局珠海建设全球光学技术研发中心,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将在横琴设立体验中心,一系列创新平台和企业的入驻,推动珠海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条,进一步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珠海历史性地站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连接点。

在中山大学港珠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看来,伴随着这项“超级工程”延伸的,不仅是三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将加速国内外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的流动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为珠海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

面向更加广阔的新征程,珠海将坚持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开阔国际视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国际化的创新环境,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根据《珠海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实施方案》部署,未来5年,珠海将建设5个以上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学校或基地,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00个,培育50家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生态智慧城市,区域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构建创新生态

今年将进一步扶持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争取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两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家。“瞄准前沿技术、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端研发机构,与中科院、香港应科院、复旦大学等机构合作,主动争取重大创新平台、重大专项落户。”

去年10月,珠海市—中山大学新型战略合作项目正式动工,中山大学将在珠海投入73亿元打造滨海校区,“天琴计划”“南海国家实验室”和“中山一号”万吨级海洋科考船等重大科研项目相继落户。随着“天琴计划”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未来将从珠海发出属于中国主导引力波探测的“天籁之音”。

“从长远来看,这些基础研究都将为珠海相关产业技术及其产业链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表示,依托“天琴计划”,中山大学将在珠海发展卫星技术、激光技术、定轨技术、量子通信、大规模计算等学科及技术的研究,争取填补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珠海加快推进在珠高校转型发展,推动创新型应用型高校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今年年初,暨南大学科技创新园(珠海)项目奠基仪式在珠海校区举行,这也标志着珠海市与暨南大学共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战略合作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去年7月,珠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携手共建的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珠海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版图上再添一名重量级成员,这也是当下珠海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源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缩影。2017年,全市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两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0家。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进一步扶持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争取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两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家。“我们将加快制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再提速行动计划,瞄准前沿技术、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端研发机构,与中科院、香港应科院、复旦大学等机构合作,主动争取重大创新平台、重大专项落户。”市科工信局负责人表示。

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创新生态形成良性共振,珠海创新引擎动力日渐强劲,有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珠海力量。

关键词

建设创新载体

今年要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全年园区建设投入不低于90亿元。横琴新区、高新区“双自联动”对口协作机制,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作,努力为全市乃至珠三角的开放创新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5年,珠海自创区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初步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由云洲智能设计研发的M80海洋无人船参与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出色地完成了中国第5座南极考察站建站的锚地测量工作;欧比特“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成功升空,标志着珠海智能制造迈入新的阶段……在珠海高新区,一批细分领域的“高精尖”创新成果正在加快涌现。

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关键要有空间和载体。在珠海的创新发展大棋局中,园区是创新企业落户、创新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如今,摊开珠海的产业版图,高新区、南屏科技工业园、高栏港经济区、航空产业园、富山工业园等产业园区错落分布,撑起珠海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骨骼。

2017年9月,珠海智慧产业园揭牌,总投资近100亿元的15个入园项目集中签约。此次揭牌的智慧产业园,将对标第四代园区和智慧园区,重点发展智慧服务、大数据技术研发及应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领域,促进智慧产业在珠海集聚壮大;到2021年,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产值达300亿元。

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推进园区扩能增效,全年园区建设投入不低于90亿元。为了牢牢抓住园区建设这片主战场,我市在2017年就正式出台《珠海市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实施扩容提质、配套优化、招商引资、创新发展、管理提升等五大工程,推动园区更好更快发展,真正打造符合实体发展、创新发展的园区载体。

与此同时,我市也建立了横琴新区、高新区“双自联动”对口协作机制,制定“双自联动”发展行动方案,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作,努力为全市乃至珠三角的开放创新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珠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珠海自创区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初步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关键词

发展实体经济

2017年,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首次成功试飞;“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到2020年,珠海市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把珠海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协同创新标杆区、智能制造示范城市与高端制造业人才新高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2017年,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首次成功试飞;由欧比特设计及运控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首发的两颗视频微纳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珠海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珠海将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四大产业作为主攻发展方向,形成了“海陆空+智能制造”集聚并进的新格局。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16.6%,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3%。

作为珠海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正是凭借坚持不懈地深耕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2017年格力电器申请技术专利7418项,平均每天就有超过20项专利问世。

在智能装备领域,格力电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加工的核心手段,对国家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以创新为内核,以项目为抓手,珠海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产业结构向高端优化,大中型企业高速增长,新动能培育渐见成效……这些特征共同构筑起珠海实体经济的成色与底气。

“发展实体经济,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表示,珠海应加快培养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推动珠海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于创新。2017年,珠海先后制定了《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根据部署,到2020年,珠海市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把珠海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协同创新标杆区、智能制造示范城市与高端制造业人才新高地。

声   音

中山大学港珠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

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跨入“大桥时代”的珠海要力争在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开放新格局等方面继续为全国做出示范,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

珠海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绘制世界人才地图和企业布局地图,多管齐下集聚创新资源。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贺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着力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做实创新平台、做强创新主体、做优创新生态,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

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给了我们更强的发展动力和信心。云洲智能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跑出中国无人船艇领域的创新“加速度”。

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