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深圳市南山区科学技术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深圳市南山区科学技术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表于:2017-03-30 关注 
《南山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南山区“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期间全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和组织实施《南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幅提升南山区科技创新能力,转变南山区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家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城区具有重要意义。

前 言

  《南山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南山区“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期间全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和组织实施《南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幅提升南山区科技创新能力,转变南山区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家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城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第一章 南山区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南山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技发展新理念,探索科技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区内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主导优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圆满完成了科技“十一五”规划所制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期间的规划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

  (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主要科技指标稳步提升。到2009年末,南山区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6家,占全市认定总量的45.5%;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55家,占全市的37.4%。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5467件,其中发明专利9729件。2009年南山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13.36亿元,占全市的28.4%。数字文化、数字电视、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优化为6∶4,第三产业增长13.5%,软件、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目前南山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南山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其中,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尤为明显。以“高交会”为契机,政府、企业共同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仅2009年“高交会”和“文博会”成交项目101个,成交金额共计145.9亿元。

  此外,每年还有大量的海外科技成果在南山区进行交易和转化。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南山区信息化建设按照“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的方针,重点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应用系统。建成了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教育网、卫生网和社区网在内的全区信息化光纤网,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下了物理基础;完成了全区电子政务平台、社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教育信息网、卫生信息网已初具规模;建成包括计划、教育、科技、、财政、民政、卫生、计生、审计、统计等一批应用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区域创新战略初具雏形。“大沙河创新走廊”已正式纳入深圳市总体规划,沿大沙河形成的科技创新带已初具雏形,区域创新战略迈出重要一步。大沙河创新走廊计划集中的大部分的高端创新资源,将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知识服务业发达、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的核心功能区。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南山区努力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区域知识优势,努力引进科技并积极整合创新资源。积极鼓励与支持开展多层次产学研合作,使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更加紧密,新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趋突出。南山区目前已聚集了深圳市约80%的创新资源。全区共拥有40多家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中心,占全市的70%以上;拥有约30家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的60%。这些企业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凸现了南山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企业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南山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知识服务业孵化器,已有7家港方企业进驻了“深港创新圈”企业孵化器,此外,还建立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网络增值服务等6家产学研联盟。初步建成了以创业中心、产业化基地、企业孵化器、院校孵化器及其他孵化服务机构组成的企业孵化网络。

  ——高新技术产业链体系成型。区内逐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服务业等几大特色产业。“十一五”期间,南山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从移动通讯、程控交换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到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从检验试剂、基因疫苗、基因药物到医疗器械的医药产业群。这些产业群不但完善了南山区产业链的发展,也带动了南山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科技环境不断优化

  ——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南山区积极完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改革有关资金管理办法与规程,努力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区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总金额逐年增加。科技资金较“十五”末年年均递增2.5%。重点扶持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的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带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南山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

  ——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南山区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并注重有效使用和发挥市区两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技术平台资源,形成了企业、实验室和政府三方多赢的局面。

  ——科普和知识产权环境。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公众科学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南山区的科普环境得到较大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服务措施切实有力,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意识有较大的提高。

  ——人才环境。 “十一五”期间,南山区加强人才环境建设,推动人才落地工程。落实人才工作专项经费3000万元,建设区人才公寓,向高层次人才提供保障性住房400多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南山区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加快产学研合作对于建设创新南山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产业空间落实计划过于缓慢。旧城改造方面有待提升,可考虑加速其进程,以保障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某些重点产业领域,重点行业内企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仍旧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亟需完善。

  ——科技资金引导力度有待提高。落实资金引导的方向与力度,并有效有力的对核心关键领域起到推进作用。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十一五”期间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使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全国首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后确立,使深圳成为全国创新的中心阵地。科技创新首次作为引领特区发展的重要战略,南山区作为深圳市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城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要求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将南山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产业结构最优化城区,王荣同志提出南山“打造国家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城区”,深圳市的战略定位表明南山科技发展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批准《深圳市大沙河创新走廊总体规划》为南山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大沙河流域具有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高端创新人才相对聚集的优势,“十二五”期间对西丽、桃源街道办的8.5平方公里的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的改造,为搭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服务平台,建设中小型创新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创新人才安居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深圳的发展中心在西移,西部通道开通使南山与香港的接驳更加顺畅,南山的前海片区作为粤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关键节点,将成为珠三角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一个新的亮点;大沙河深港创新走廊纳入深圳市规划,进一步拓展南山发展空间。

  ——特区扩大为南山科技发展带来挑战。特区扩大使南山科技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比较优势不足和科技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两大重要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科技进步为导向,充分发挥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资源集中区、“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的产业、资源、区位三大优势,以前海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大沙河创新走廊以及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为契机,以创新发展方式,汇集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构建高效创新平台为重点,全面提升南山自主创新能力及创新辐射能力,以此促进南山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将南山建设成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城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创建和谐社会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重点产业主导与核心技术引领。以深圳市重点产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国际、国内重大核心技术领域为重中之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源头创新、原始创新,深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

  ——坚持广聚资源与开放创新。依托区位优势,集聚创新资源,吸纳海内外创新人才、吸引全球创新资本,积极引进国家级和国际化的创新机构、研究中心,创新发展机制,通过整合利用科技资源,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和体制创新。坚持科技的人本思想,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人才、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抢建为优秀的创新企业和人才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的平台,营造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

  ——坚持企业主体与产业优化。要继续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和创新政府宏观引导、产学研结合、市场调控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创新的产业化,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高地,构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发展战略

  南山区“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大目标,规划“一个蓝图”、实施“三大战略”,“六大工程”,推进“八大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将南山建设成为深港湾区的区域创新中心、国家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城区和国际知名的自主创新发源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大目标:将南山区打造成产业结构最优、科技基础最好、科技实力最强,率先建成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锋城区。

  ——一个蓝图:充分利用南山区地处“深港创新圈”核心地带,深圳湾高新园区、深圳大学城、蛇口工业区、华侨城等已有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启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优化配套环境,以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主线,形成更趋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广深高速公路以北片区,以留仙洞为核心,建设深港国际科学城;在塘朗山以北的桃源片区,以大学城为核心,建设“三区融合”的大学新城;在广深高速公路以南,滨海大道以北,大沙河以西,依托深圳湾高新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核心区;在大沙河以东,依托华侨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滨海大道以南,东滨路以北,以后海为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在东滨路以南,依托蛇口工业区,建设“智慧蛇口”——互联网、物联网和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区;协助建设前海深港合作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大战略:一是“大沙河深港创新走廊”战略;三是“大孵化器”战略;二是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战略。

  ——六大工程:一是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工程;二是应用技术创新工程;三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四是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工程;五是 “信息化”推进工程;六是科学普及与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八大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文化创新产业。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南山区的科技发展指标如下:

  ——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超过80%。

  ——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争取全区专利申请量年增长10%。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区GDP的比重以年均1.6 %的比例增长,到2015年达到50%。

  ——科技研发投入:到2015年,区研究和开发(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5年达到6%,基本形成企业投入为先、财政投入为辅、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创新基金等金融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0 %。

  ——科技人才建设:建立良好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体系,到2015年,共落实人才工作专项经费1.5亿,区科技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占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30%。

  ——科技平台建设:到2015年,增建20个以上区级实验室,争取更多的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及其他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本区,创建5个以上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高新技术企业: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00家,年均增加50家左右。

  ——科学普及工作:到2015年,基本建立面向各类人群的科普工作体系;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多层面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完善覆盖街道、社区、学校的科普组织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设施有效开展科普活动;全区科普工作总量比“十一五”期间翻番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推进“大沙河深港创新走廊”建设,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一条文化中心线:即大沙河景观工程。对大沙河全程疏浚、修闸,并在东岸沿河建造世界上最长(6000多米)的“大沙河文化长廊”。三个创新核心区:大学城科教园区、深圳湾高新园区和西丽高端产业园区。三个创新服务区:前海深港合作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后海国际金融与超级总部基地和蛇口深港合作产业总部基地。三个产业辐射区:留仙洞产业辐射区、百旺产业辐射区和侨城北产业辐射区。

  ——科教新城综合配套:南方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园、长源新村、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产业创新研究院、深旅西丽湖工业园改造为科教新城产业化基地和丽湖社区综合改造。

  ——深圳湾高新区综合配套:大冲村综合改造、桂庙工业区改造为深圳大学科技产业园、松坪山第五工业区改造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中国电子商务南方总部基地、深圳市科技中心和南航军工科技产业基地。

  ——大沙河生态综合治理:大沙河生态治理和大沙河文化长廊。

  ——西丽CBD中心区综合改造:金融广场、购物广场、国际商务广场、现代服务广场、科技文化广场和社区综合广场。

  ——平塘电子科技产业基地综合改造:塘朗工业区改造为电子科技企业研发总部基地、平山工业园区改造为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研发基地、红花岭工业区改造为电子装备研发基地和社区综合改造。

  ——龙珠电子商贸产业基地综合改造:龙珠电子商贸街综合改造、光前工业区改造为移动终端研发基地、龙井工业区改造为数码产品研发基地、珠光工业区改造为移动多媒体研发基地和社区综合改造。

  ——曙光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软件研发服务中心、新能源产业孵化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孵化基地和深圳市科技创业大厦。

  ——留仙洞高新区综合配套:港澳大学城、大中华物流园改建为港澳大学科技产业园、茶光工业区改造为科技企业总部基地、南湾工业区改造为科技创新广场、留仙洞工业区改造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业基地和社区综合改造。

  ——侨城北深港创新型企业总部基地改造:侨城东部工业区改造成为深港文化创意企业总部基地、中航沙河工业区改造成为深港互联网产业基地和城建侨香北工业区改造成为深港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生态文化新城综合改造:环保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百旺工业区改造为低碳产业园区、麻磡工业区改造为新媒体城、大磡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西丽湖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和“水源三村”综合改造为低碳生活示范村。


  二、推进南山“大孵化器”建设,强化创新成果转化

  进一步推进“大孵化器”战略,深化“大孵化器”理论,孵化科技中小企业,培育创新人才,加强区内外创新成果转化,配合南山区产业主线,形成一批重要科技园区。

  ——打造有重点产业、有支撑力量、有发展前景的三大核心片区。北片区以环大学城为核心区域,以大学城、先进院、深大新校区和南方科技大学为支撑力量,以集成电路、军工科技、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电视和LED为核心产业。中部片区以高新区、马家龙为核心区域,以虚拟大学园、深圳大学、高新区管理机构为支撑力量,以电子信息、数字文化、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物流为核心产业。南部片区以蛇口沿山路为核心区域,以总部经济、商务经济、口岸经济为支撑力量,以创意设计、高端医疗器械、嵌入式软件和机器人为核心产业。

  ——配合南山区产业主线,形成一批重要科技园区。

  ——继续推进公共技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专项孵化资金、创业孵化资金、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等三大资金支持体系,完善融资服务、伴随投资等配套服务。

  ——进一步完善“大孵化器”理论,指导南山孵化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区内孵化器的规划和支持,到2015年科技孵化资金的体量增加两倍。

  ——依托现有孵化器结构和产业布局,到2015年,建立15个专业型科技孵化器。

  ——培育科技孵化人才。制定孵化器人才培训计划,提升孵化器人才的专业能力,到2015年,培训1000名孵化器人才。培育一批“投融资经理”,在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之间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建设,整合产业创新资源

  在以政府为支撑、企业为主导的框架下,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建设,整合区内外产业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公共技术资助机制,建设产业公共平台,促进产学研等创新要素融合。

  ——完善现有的十二个产业联盟的运营机制,探索出一套成熟的、适合该行业的产业联盟运行机制。鼓励产业联盟内部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重点引进一批金融信息、商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

  ——积极推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构建产业联盟,发挥产业联盟对各成员的总体协调作用,解决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目标市场和产业标准上的共性问题,以便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

  ——建立产业联盟定期交流机制,努力创造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的商业信息、技术信息共享的机会,加强其合作。按照不同产业联盟的性质给予技术支持、市场宣传扶持、产业资源整合方式扶持等不同的扶持方式,以促进产业联盟的建立、发展和壮大。


  四、实施六大科技工程,激活创新关键要素

  (一)实施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源,帮助区内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开放式公共实验室,重点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社会公益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和环境。

  ——调整政府扶持政策,整合政府资源,重点引导、鼓励和扶持区内优势企业通过“产学研”模式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提高产业技术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的水平,形成着眼战略型创新的“产学研”新机制,打造一批国家级别、世界级的“产学研”项目。

  ——大力引导、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合作,将其打造为成为建设创新南山的一面旗帜。建立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调机制,着眼于科技体制的创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抓住深圳市大力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机遇,做好区内资源整合和产业配套工作。

  ——吸引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来南山建立“产业化基地”,把南山打造成科技成果转移的窗口。确定先期重点引进名单,吸引其来南山设立产业中心。到2015年,争取全区引进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来南山成立产业中心。


  (二)实施应用技术创新工程

  ——以技术路线图为指导,围绕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重点领域,要选择目标方向,分析核心技术产品,围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组织联合攻关。整合骨干企业、公共平台、国内外研发机构和团队等力量,充分利用现有研发成果、人才力量等科技资源,按照“低成本、促合作、显效率”的原则,灵活运用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消化、企业间技术转移、关键技术招标等多种方式对项目的不同部分进行集成度高的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有效突破。

  ——大力发展作为牵引龙头和技术基础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促进其快速发展。通过整合企业创新链,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整机厂需求开展有目标的配套开发创新,对产业链上、产品线上可以集成的技术企业团队和技术项目,给以明确的支持和引导,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和行业技术的制高点。

  ——发挥专家组织、行业协会、公共平台、产业联盟等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以实现终端产品应用创新为龙头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建立改革后的大部制新体制下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加强地区合作,整合和利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资源,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利用好香港的资源。

  ——构建服务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金融体系。优化投融资环境,聚集整合金融服务资源,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在完善区域科技投融资体系的基础上,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搭建南山孵化企业的股权融资和产权交易平台,推进风险投资、私募基金、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要素与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型人才等创新要素的结合与联动,构建服务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金融体系。

  ——结合南山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引进专业型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市政府与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工业信息部、国家能源局、卫生部、环保部、国资委等已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引进部委行业科研机构,共建一批电子信息科学、新能源、新材料、健康技术、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国家级行业科技研究机构;继续鼓励教育部211重点大学、香港高校和央企来南山区设立研发中心。


  (三)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率先实施我市“孔雀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扶持投入,制定人才引进、安居、创业、工作、生活的保障与鼓励措施,强化对科技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的引导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创造最优环境衔接国家和省市的引智成果。

  ——开展分众化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培育培训。打造分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交叉的教育培养培训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培养和造就多层次、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四)实施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工程

  ——推进科技深入应用,加强南山安全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南山的公共秩序的稳定,推进科技强警、科技保安的建设。建立南山区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安全平台,科技增进城市治安监控系统以及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的应急、预警系统的科技建设,提升南山区的安全稳定系数。

  ——推进科技深入应用,提升南山医疗科技水平。加强卫生防疫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提升南山应对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加强建设南山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区域性的卫生信息网络;推进公共卫生防疫科技系统的完善,增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控能力并提升区域卫生水平。

  ——推进科技环保应用,提升南山低碳经济建设。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节能与提高能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增大科技投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运用科技手段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采取严格有力措施,引进治污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专业创新创业服务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体系,包括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等,形成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创新服务网络,发挥其联系各创新主体,促进互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实施“信息化”推进工程

  ——加快建设南山区的基础网络设施。加快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物流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高带宽、广覆盖的光纤接入网络改造。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移动通信等专业化园区,超前建设国际先进信息网络及新一代通信试验网,为园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研发、测试、验证环境。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补贴重点园区高速宽带的建设与使用费用。

  ——整合现有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基础设施,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多层面推动“三网融合”。到2015年,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8%和90%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60%左右,使本区进入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

  ——云计算平台工程。基于高速宽带网络,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金蝶友商网、腾讯、迅雷,整合互联网信息数据资源、存储资源和运算资源,建立面向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的云计算平台。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模式,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服务;发展面向企业的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提供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工业计算、计算机建模和仿真等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效率。

  ——物联网应用工程。在重点企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面向应用的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物流、检验检疫等领域实施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在各领域的深化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的全面发展。

  ——“数字”南山工程。打造数字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南山数字资源中心,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四大基础数据库,整合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娱乐、旅游、公共交通、社区服务等信息资源,建设本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体系。

  ——政府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提升与普及,包括政府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等,为工业化提供信息化的便捷、高校的基础服务以及政策支持等。政府管理和服务电子化程度显著提高,网上办事普遍展开。加强网上联审联批,基本实现网上“一站式”办理。90%以上的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交通出行、水电气等服务项目实现网上信息公开、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服务。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普遍享受便捷、经济、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企业信息化工程。大力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两化融合”带动南山区信息化的发展。发挥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两化融合”中的协同作用。建设产业信息化平台,在物流和金融等领域重点进行两化融合、建设与发展。制定相关计划,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引导企业建立预算控制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在研发、生产、流通 、销售及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六)实施科学普及与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提升全社会的科普能力,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普活动,形成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氛围。争取形成南山多渠道、多元化兴办科普的局面,建设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有较大发展,南山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建设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科普核心队伍。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配合专项实施,制定相关领域人才培养使用专项计划。制定并促进项目、基地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建设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科普核心队伍。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和开展人才合作交流的具体政策措施。

  ——广泛开展量为基础、质有飞跃的科普活动。加强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领导,加强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传媒之间的协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科普事业良性运行机制,广泛多元的开展科普活动,争取遍及全区各个社区各个层次,多网点地毯式的普及科普活动,在量的基础上也要有质的飞跃,有重点有突出的组织高水平的科普活动。


  五、立足优势,打造重点产业与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以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工艺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计算机产品、新一代服务器系统及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开发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以IC设计为主线,强化产业基地的集聚作用,带动IC设计业的发展,培育一批IC设计企业,培养高水平的IC设计人才,发展IC制造业,初步形成IC产业链条。发挥IC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的作用,联动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无线通讯、移动多媒体、数字家庭设备、新能源、工业控制与装备制造业、存储控制等诸多产业,在多个领域逐步形成配套齐全的系列化IC,发展适用于新一代整机系统的高端芯片,形成IC设计企业和系统整机厂商的互动联盟,带动 亿元以上的IT增量产值。

  ——软件产业。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中间件技术、平台及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软件产业。到2015年,建立软件产业工业化机制,使软件产业在南山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山区力争成为深圳市最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二)加大引导力度,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以产业技术路线图为指导,重点加强对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疗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项目研发、产业联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资助以及龙头企业的支持。

  1. 互联网产业

  ——重点支持互联网企业在信息安全技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研制。

  ——加大对涉及互联网专业园区的建设、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资助,如中国电子商务南方总部基地、深圳(南山)互联网产业园区、蛇口深港合作互联网产业基地、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云计算电信应用南方运行中心和新媒体创意产业城。

  ——建立本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互联网产业发展协调工作、互联网企业认证、优惠政策条件审定以及专项基金的管理。成立专项基金,奖励互联网技术与模式创新,品牌培育,以及市场拓展、电子商务发展。

  ——重点支持腾讯、A8、迅雷、金蝶友商网、网域、中青宝网等互联网龙头企业。

  2. 新能源产业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争取在纳米材料技术、充电电池材料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纳米材料、大容量信息储存材料及新型生物医学、化工、节能建筑、特种功能等材料。

  ——重点支持德方纳米、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公司在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离膜等项目的技术发展,抢占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高端。重点支持宇星科技、东江环保、绿色动力等环保企业的三废监测与处理技术和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重点支持绿色包装和低碳经济企业与技术的发展。重点支持科陆、天智、天益光纤等智能电网企业的用电端通信组网与信息技术以及宽带PLC技术的发展。

  3. 生物医药医疗产业

  ——大力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中药和化学制药等领域的产品及技术,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发展基因技术及基因药物、生物药物及生物疫苗、中药现代化、重大疾病控制等领域以及核磁共振、B型超声显像仪等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重点支持支持迈瑞、海普瑞、翰宇、菲鹏、华因康、等生物医疗医药企业的产业链高端技术的发展。

  4. 先进装备制造业

  ——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充分利用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和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形成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装备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带动产业发展。

  ——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打造全数字化的大型骨干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以及技术应用的步伐,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技术、产品、设备等研发;

  ——重点突破机器人技术,微系统集成技术,电子自动化生产技术,数字化仪器仪表技术,数字智能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等数字制造技术。

  ——重点支持大族激光、研祥、固高科技、华中工控等产业链高端技术的发展,大力扶持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攻关,促进其做强、做实、做大。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建立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府的科技宏观管理能力。

  ——加强决策咨询和发展研究,成立南山区科技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代表性企业负责人组成,就本区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论证。深化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为南山区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二、稳步增加科技投入

  ——确保每年区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不低于本年度财政支出预算的4%,并根据区财政收入情况稳步增加。2011年起,新增1000万资金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到2015年,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000万元。

  ——探索新的产业扶持资金的管理模式,整合区各部门财政资源,设立区“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和“重点新兴产业扶持专项基金”,用于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向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深入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和促进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区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在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


  三、稳步推进各项创新制度改革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科技管理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完善项目网上申报、受理、评审、查询、跟踪、评估等环节;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科技年度计划,完善科技招标,建立重大科技成果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建立财政科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估和评价体系;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用体系;完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专家、科技条件、科技政策等各类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科技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科技计划按预定目标推进。

  ——加强区域创新环境、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规划工作,集聚有限的科技资源,投向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新材料及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这些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支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扶持重点产业的发展。

  ——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制度,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管理,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

  ——实施专利战略,推进“三大转变”,专利保护从离散保护到组合专利保护转变,专利申请从国内申请为主向国内外申请合理布局转变,专利类型向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并举的发展转变,制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按照政府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培育支持科技型非营利服务机构发展。以深圳市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为示范,创新企业服务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四、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挥技术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加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要根据技术转移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移机构形成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或管理机构,重点开展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技术转移工作。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加强对技术转移国别政策的研究,积极利用国际技术规则,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技术市场促进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先进技术流动和转移的市场环境。强化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技术转移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区内香港高校产学研基地聚集的优势,有计划地建立国际技术转移窗口,加速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技术转移机构与国内科技中介机构合作,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和国际技术转移能力。


  五、加强科技金融建设

  ——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通过技术评估和市场评估,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或技术转移机构进行交易,构建创新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迅速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探索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新模式,通过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放大科技研发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区内科技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面向社会、辐射全国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支持区域性技术交易网络的建设。

  ——根据产业特点和南山区的实际,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多种投资渠道、以多元投资主体为框架的新型投融资体系,引导企事业单位自有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金融产业。

  ——各类金融机构要优先支持列入国家和市规划的电子信息类产业化项目,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基准利率,并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争取市政策性资金投入和国内外优惠低息贷款;鼓励市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南山区信息产业的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


  六、健全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南山区的有利条件,加强从政策到措施各个层面的优惠政策,通过良好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到我区创业。

  ——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则侧重于团队的引进,以团队服务产业、开展高端技术研究、提升南山产业的技术高端和内涵为目的,加强对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支持力度,对已有企业拟引进的高端技术团队,加强后续跟踪服务。

  ——支持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科研学术点,扶持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通过完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条件来引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

  ——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考评指标,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开展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通过创新人才成长机制来支持优秀人才发展。

  ——探索人才公寓建设新模式。为大批初级白领提供安居之地。以促进白领安居乐业,是建立完善人才吸引、保留机制的重要环节。


  七、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

  ——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建立公平公正的政策法规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透明程度,增强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提供交通顺畅、治安优良的社会保障与服务环境。

  ——各方合作多开展创业沙龙等,为科技企业与金融投资方搭桥牵线,同时在政府职能部门、科技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活动,形成有效交流发展的氛围。

  ——以新型高科技园建设为试点,建设城市建筑功能复合的发展环境,工作、学习、生活并重,科学确定产业和生活设施比例,实现产业集聚化、功能综合化、效益最大化,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发展居住环境。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传播渠道,把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宣传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提高全区对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加强创新教育,定期举行企业家沙龙与培训项目,重点培养其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合作精神,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把南山区建设成为深圳创新型城市的第一站。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

  2015年7月21日